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這是我們黨根據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主要矛盾和發展目標,著眼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的戰略部署。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注重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深度融合、協同發力,努力在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上走在前列?!?/p>
充分認識建設協同發展產業體系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產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制造業增加值躍居世界第一位,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有效支撐了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但面對國際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和國內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形勢,面對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的現實挑戰,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至關重要。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現實需要。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的核心。當前,隨著要素比較優勢和資源環境約束發生重大趨勢性變化,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產業發展動力減弱,新的產業競爭優勢還在形成之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只有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才能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強大支撐,才能闖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進而實現更高質量發展,保障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
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現實需要。從國際國內看,信息技術與各領域技術的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調整,形成新生產方式、新產業形態、新商業模式,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帶來難得機遇。同時,歐美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也積極布局“快工業化”,我國產業發展面臨著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雙向擠壓”。面對全球產業競爭格局的新調整,迫切需要建設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以此重塑競爭新優勢、增添發展新動能,促進我國產業發展搶占制高點,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
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現實需要。世界發展史證明,產業是強國之基、興國之本,沒有堅實的產業支撐,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新變化,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建設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才能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物質保障,為實現“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奠定更為牢靠的物質基礎。
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增強具備建設協同發展產業體系的比較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實現國家賦予的功能定位為己任,砥礪奮進、拼搏奮斗,推動開發開放取得顯著成績,形成了建設協同發展產業體系的堅實基礎。
實體經濟日益壯大。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依靠項目支撐、創新驅動、金融助力、人才保障,形成了汽車及裝備制造、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糧油輕紡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建成6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年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梢哉f,實體經濟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是建設協同發展產業體系的最大優勢。
科技創新活力強勁。依托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成了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在水下機器人等核心技術領域處于領先水平,中心商務區被批準為國家級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出臺系列支持科技創新政策,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支持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和新三板掛牌??萍紕撔缕脚_聚集、科技創新技術突破、科技創新環境改善,為建設協同發展產業體系創造了有利條件。
現代金融助力發展。積極實施金融創新發展舉措,金融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離岸金融、航運金融、跨境人民幣結算等創新業務蓬勃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余額的六成以上,融資租賃推動工業企業裝備改造升級成效明顯,商業保理助推商貿物流企業不斷壯大。金融風險管控手段日益完善,安全性、穩定性不斷提升?,F代金融的良性發展,為建設協同發展產業體系提供了新鮮“血液”。
人力資源優質豐富。把人力資源作為第一資源,大力度引進人才,大規模培養人才。出臺集聚人才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安排人才發展基金,最大限度聚集各類人才。優質豐富的人力資源,形成了建設協同發展產業體系的智力保證?! ?/p>
準確把握著力重點,努力在建設協同發展產業體系上彰顯新作為
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部署,發揮比較優勢,采取有效舉措,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命脈,是虛擬經濟的價值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堅持狠抓實體經濟發展不動搖,在投資導向上以實體經濟投資和社會資本投入為主,在產業導向上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在增長導向上以占據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為主,推動實體經濟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按照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要求,以需求側為導向,在供給側發力,加快打造集聚經濟、開放經濟、智能經濟,大力發展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命健康等產業,靠新產業體系增創新優勢、增添新動能。同時,依托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推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工具和金融業態創新,重點發展普惠金融和中小微企業融資、“三農”融資等,促使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實現“實”與“虛”的協調發展和良性循環。
處理好擴大總量與提升質量的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要在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基礎上,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速轉換發展動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抓科技創新,用足用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政策優勢,繼續推動理念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抓轉型升級,堅決關停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并且低產出、低效益的企業,放手支持發展潛力大、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并且綠色環保的企業,尤其是嚴把新引進項目的入口關,只要環評通不過,即使投資規模再大也不要。抓人力資源,貼緊產業需求和發展需要,加快培養和聚集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創新型人才,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產業人才隊伍,走人才引領的產業發展之路。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我們要繼續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效能,以良好環境保障協同發展產業體系建設。打造低成本的發展環境,針對稅費成本、融資成本、用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進一步打好“降成本”的組合拳,增強對企業的吸引力。打造高效率的發展環境,積極推動“互聯網+”政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電子市民中心作用,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創新、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為項目投資和企業發展開啟便利之門。打造服務優良的發展環境,深入開展“雙萬雙服”活動,讓服務客商投資、服務項目建設、服務企業發展成為全區上下的自覺行動,做到以優勢吸引、靠誠意打動、憑服務爭取。打造講誠信的發展環境,加強政務誠信、社會誠信、商務誠信建設,不斷提升新區的信譽度和美譽度,切實做到以項目促進產業集聚、以產業提升發展能級。(作者系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