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22年11月8日,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不久,國聲智庫執行主任徐蘊峰對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進峰,就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等重大論述的關系及其作用,作了充分對話與交流。
【主要觀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落實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和路徑選擇。在新時代,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是中國推動地區治理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中國提供全球的公共產品,將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的新動力,將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希望之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進峰
國聲智庫: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9年來,“一帶一路”發揮了哪些作用?
李進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于各國人民的抉擇。堅持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不僅作出了這個重大倡議,并且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要舉措來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落實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和路徑選擇。在新時代,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是中國推動地區治理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中國提供全球的公共產品,將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的新動力,將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希望之路。
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其核心理念是倡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習近平主席倡導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核心是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弘揚的“絲路精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一脈相承。實踐證明,9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在國際政治上,“一帶一路”是和平發展之路,它增進了中國與共建國家的高層交往與政治互信。尤其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增強了中國與共建國家的硬聯通、軟聯通和心聯通?!耙粠б宦贰蓖ㄟ^實施基礎設施等互聯互通措施,加強了各國之間的“硬聯通”,促進了中國與共建國家投資貿易便利化;“一帶一路”通過制定相關制度、規則、標準促進中國與共建國家之間發展戰略對接、規劃對接、產業對接等“軟聯通”,有效促進共建國家經濟發展;“一帶一路”通過民間交流促進中國與共建國家人民之間交往交流交心的“心聯通”,減少誤解、化解隔閡、增進感情?!耙粠б宦贰贝龠M了共建國家相互尊重、平等協商,擯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在全球安全上,“一帶一路”通過開展務實合作,促進安全合作,促進共建國家對新安全觀的認同,有效化解國與國之間安全威脅、有效化解地區和全球安全困境?!耙粠б宦贰眹H合作始終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為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加的國際社會增加了確定性?!耙粠б宦贰贝龠M了各國堅持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在世界經濟上,“一帶一路”通過貿易、投資、能源等務實合作,促進共建國家工業化進程和城鎮化發展,完善供應鏈和產業鏈。9年來,中國已為共建“一帶一路”投資近1萬億美元,中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累計1613億美元,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約12萬億美元?!耙粠б宦贰贝龠M了共建國家和地區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
在全球治理上,“一帶一路”通過向地區和全球提供公共產品,尤其是在經濟領域、社會民生領域的公共產品供給,不斷彌補地區和全球治理短板,為減少全球治理赤字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在生態環境上,“一帶一路”通過推動綠色發展,把綠色作為國際合作發展的底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促進國際社會落實“巴黎協定”?!耙粠б宦贰贝龠M共建國家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在文化和價值觀上,“一帶一路”通過與沿線國家合作,弘揚正確的義利觀,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觀?!耙粠б宦贰贝龠M了共建國家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聲智庫:生態文明與綠色低碳發展在推動構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價值?
李進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梢?,保護自然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正是中國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作出的長遠謀劃和全球倡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2019年4月,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2021年11月,習近平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強調,完整、正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扎牢風險防控網絡,努力實現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給質量、更高發展韌性,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生態文明和綠色低碳發展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價值體現在:
第一,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自然觀,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在區域規劃協調和重大項目實施中,尊重自然,順從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生物多樣性,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
第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經濟發展觀,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在發展戰略對接、規劃對接、產業發展中,把沿線國家的生態發展放在重要位置,把相關區域的生態保護與發展放到重要位置,避免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子。
第三,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觀,自然界的生物也是共同體,是多樣化的生物圈保持了自然界的平衡與和諧,這種系統觀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在項目實施中注重處理好項目開發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系,生命共同體的系統觀將引領“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同打造綠色絲綢之路。
第四,環境就是民生,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民生政績觀,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堅持民生導向,增加民眾福祉,而發展不僅僅是有利于當代人,同時,也要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的生態資源,實現“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和低碳發展在推動構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還體現在促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四個轉變”:
一是促進共建國家經濟發展向綠色低碳發展方式轉變,在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使低碳、低排放成為一種習慣;二是從強調人的發展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轉變;三是從強調經濟發展到更加關注綠色發展和民生福祉并重的轉變;四是從單個看待自然資源向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轉變。
國聲智庫:古絲綢之路對當代世界潮流有什么啟示?
李進峰:古絲綢之路是我們先人篳路藍縷開創的一條連通世界的貿易之路,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和平發展之路,也是中國與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之路。9年來,中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古絲綢之路對當代世界潮流的主要啟示是:
第一,自古以來貨物貿易是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基本需求,在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人類交往更加緊密。21世紀的人類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經濟社會越發達,人民之間聯系越廣泛。全球化是人類發展的大勢所趨,不可阻擋。盡管有少數國家在試圖阻止這一進程,這有可能形成短期內的全球化受阻,但是,在蓬勃發展的區域化推動下,終究不可能改變全球化的大方向大潮流。
第二,古絲綢之路是和平發展之路,啟示我們,在當今世界,和平合作發展仍然是大勢所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單邊主義和集團對抗沒有前途,這些陳舊的思想終究要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取而代之的將是人類更加關心其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前景,將共同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三,以“絲路精神”為指引的“一帶一路”倡議符合當今世界發展潮流?!耙粠б宦贰笔侵袊峁┤虻墓伯a品,不是要替代現有的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機制基礎上,推動共建國家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實現優勢互補?!耙粠б宦贰辈粌H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促進世界經濟走出冷戰陰霾和新冠疫情的影響,必將被更多國家所接受、參與并支持共建,促進全球公共產品供給改善與質量提升。
第四,“一帶一路”倡導的“絲路精神”,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將有利于推動上合組織地區、東南亞地區治理和全球治理改善,將有利于推動人類社會走向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聲智庫:加強供應鏈產業鏈安全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有什么重要意義與作用?
李進峰:中國實施改革開放40年成就巨大,使中國從一個貧困國家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隨著2013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實力不斷提升,主導地區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推動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不斷擴員和發展壯大,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譽和響應支持。美國基于對中國和平崛起擔憂,從2018年開始,出臺多份美國智庫報告,把中國列為主要對手,之后,美國主動挑起中美貿易摩擦,在高科技領域打壓制裁中國企業,導致地區和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受阻或中斷。另外,自蘇聯解體后,美國主導北約不斷東擴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終于在2022年初從烏克蘭危機升級為俄烏沖突,美國與歐盟極限制裁俄羅斯,導致地區供應鏈產業鏈進一步惡化,加上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實施物理隔離等措施,國家之間口岸等通道關閉也進一步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受阻困境,在此背景下,確保地區和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安全和完善,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因素。
供應鏈產業鏈完善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基礎,提升供應鏈產業鏈水平、構建合理的地區和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體系以及形成地區產業分工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應有之義,發展境外合作區實現產業聚集,是完善地區和全球產業鏈的重要途徑。加強供應鏈產業鏈安全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的意義與作用主要體現在:
第一,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世界各地的建筑材料和產品,沒有世界各國完善的建筑材料設備供應鏈,就難以保證高質量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國際貿易是各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能源、糧食、農產品貿易是支撐各國和地區發展的基礎,糧食供應鏈中斷就會影響民生,甚至導致一些不發達國家民眾的饑荒。電力等能源供給系統供應鏈中斷就會導致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民眾生活困難或陷入貧困。
第三,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務實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能源、工業、農業等領域,供應鏈產業鏈斷裂就會導致相關國家產業發展停滯,農業領域產業鏈中斷將直接影響民生福祉,服務業產業發展停滯就會直接影響人們生活質量??傊?,高質量發展,首先體現在各個領域的產業發展、產業集群、產業供應及時與貿易暢通,沒有貿易暢通,沒有充足的各行業領域的高質量產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第四,供應鏈和產業鏈安全是保障雙邊自貿區和境外產業園區建設的基礎條件。自貿區和境外合作區是中國與沿線國家務實合作的產業聚集重要形式,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持續動力。通過境外產業園區建設來促進共建國家工業化發展,產業鏈提升與完善。
國聲智庫: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李進峰:習近平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八個本質要求。其中,有五個本質要求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密切相關。
第一,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和重大舉措。2019年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從此,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為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國際合作新目標新方向。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弘揚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通過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接、產業對接、項目對接。促進沿線國家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在促進沿線國家產業發展,產品數量和質量增加,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進程中,通過貿易、投資、境外園區建設等國際合作項目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也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形成良性互動關系,有利于在國際合作中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二,共同富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選擇。從國內看,“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就是促進中國經濟實現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互動,實現陸海統籌發展,通過區域協調發展和統一大市場的制度安排,實現國內各省市區的平衡發展、充分發展,減少地區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從國際看,“一帶一路”實施9年來,
中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累計1613億美元,中國在海外共建立了110個境外合作區,其中,在24個沿線國家建立了79個境外合作區,占總數的71.8%,為當地創造了近40萬個就業崗位,促進沿線國家改善民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利于促進中國和共建國家實現共同富裕。
第三,人與自然共生。保護自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強調把綠色作為發展的底色,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倡綠色發展、綠色金融、綠色工程等,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耙粠б宦贰笔菢嫿ㄈ祟惷\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在國際合作中,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價值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地區和全球和平發展,綠色發展,減少貧困,促進國家間建立平等伙伴關系和國際關系民主化。
第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耙粠б宦贰笔呛献髦?,也是文明交流之路,通過國際合作,加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互鑒,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促進人類多元化的文明和諧共生與發展。
國聲智庫:展望未來,到2035年的時候,我們將迎來“一帶一路”怎樣的愿景?
李進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2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從國際看,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平臺“一帶一路”將被國際社會更多的國家接受并積極參與其中,實現和平合作、互利共贏。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將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希望之路。
從國內看,第一,“一帶一路”已成為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成為中國企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和“走出去”的重要平臺,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使中國企業更好開展對外投資貿易和國際工程承包等業務,在促進中國與共建國家互聯互通的同時,進一步助力共建國家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改善城市面貌,尤其是促進中亞、東南亞、中東歐、非洲等地區國家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第二,作為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一帶一路”將帶動共建國家實現產業鏈分工與完善,構建與地區發展相協調的地區供應鏈和產業鏈,促進區域貿易更加自由化便利化,區域間貿易結構更加合理。第三,伴隨著中國國內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將帶動一批共建國家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進一步提升共建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水平。第四,“一帶一路”將成為國際公認的全球高質量公共產品,在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和世界貿易組織改革,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促進全球金融體系健康發展等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根據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報告,到2035年圍繞“一帶一路”的相關數據預測顯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用重要、不可替代、前景光明。
第一,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主要表現在,中國的城鎮化率將從現在的65%提升到75%-78%;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GDP比例將從現在的18%提升到26%-28%,中國對世界GDP貢獻率達到35%以上;人民幣特別提款權的權重從現在的12.28%提升到20%以上,成為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國際貨幣;中國高科技水平將進入世界第二方陣,僅次于美國,與歐盟并駕齊驅;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望為全球產生超過1.6萬億美元的收益,占全球GDP的1.3%以上,其中,90%收益由共建國家分享。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第二,“一帶一路”建設將從區域性公共產品轉向全球公共產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將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希望之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將繼續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既要仰望星空,胸懷全球,服務世界,又要腳踏實地,做“小而美、惠民生”的項目,增加共建國家民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加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第三方市場合作。2015年以來,中國已與法國、德國、日本等14個國家達成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共識,形成了產品服務、工程合作、投資合作、產融結合、戰略合作五大合作模式。第三方合作旨在利用發達國家先進技術提升中國與共建國家的工業化水平,主要目的是提升高技術產業制造能力等,推動技術進步,帶動產業升級與轉型,提升共建國家創新能力以及在地區和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通過第三方合作,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一帶一路”建成共建國家的創新發展之路。
面向未來,要繼續弘揚“絲路精神”,更加扎實開展務實合作,促進基礎設施建設與制造業“走出去”相協調,更加注重市場經濟原則,更加注重綠色、惠民和可持續導向,重點聚焦互聯互通、產業聚集、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面向未來,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國將有智慧有能力跨越“兩個陷阱”。一是國際上,中美兩國有智慧解決未來兩國的相處之道,避免陷入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在此基礎上,“一帶一路”將成為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公共產品,與國際各國各區域重大發展倡議相協調,共同為解決21世紀世界面臨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問題,為化解全球發展與安全困境貢獻力量。二是在國內,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要堅持內外統籌、陸海統籌,統籌發展與安全,我國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持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投資方式,優化貿易結構,釋放內需潛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使我國在深化改革與發展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健康發展。